激烈的市场竞争中,理想汽车选择"听劝"。
上市发布仅一周,理想就对新上市的纯电车型 i8 进行了一轮配置及价格调整:将原来的 Pro、Max、Ultra 三款配置调整为一个配置、一个价格,即以理想 i8 Max 作为标准配置,并将售价从 34.98 万元调整为 33.98 万元,标配宁德时代 720 公里大电池、英伟达 Thor-U 芯片、铂金音响、冰箱和舒适大沙发等。
在上市 7 天内做完统一配置的决策并对外官宣,是理想成立十年来首次,这个速度在传统企业也不可能发生。
但推动理想去做这场自我革命的背后,不是工程师的突发奇想,更不是营销部门的噱头,而是用户。理想官方解释称,所有订购 i8 的用户中,有超过 98% 的用户选择了 Max 和 Ultra 车型,远超内部预期。
"主要还是听了用户的需求。有 3 万的小定用户在观望,掏钱的用户告诉我们,他们想要什么样的配置,他们认为什么样的价格是合理的,希望我们能提供一个更好的配置。"理想汽车 CEO 李想在社交媒体上回应称配置调整。
i8 对重要的配置进行标配之后,也带来了单日订单的上涨。有市场消息流出,i8 更改配置、价格的同一天,单日订单数已经是前一天的 3 倍,且上涨势头不减。
市场"教会"理想重新回归那个曾经配置拉满、一步到位的自己。
一、一场精准的调整
" Pro 价格便宜,但冰箱、彩电都没有,看来看去只有 Ultra 最合适。" i8 发布会当天快,一位已经下定 i8 Max 车型的用户告诉我们。
有这种想法的潜在用户并不是只有一个人。据理想汽车内部人员反馈,i8 上市之后,理想收到了很多关于版本配置的质疑,尤其是"冰箱彩电"这样的招牌在入门款上不仅没标配,甚至还无法选装。
这次 i8 的改变思路也是从这些质疑入手的。
i8 版本统一后,具体来说,核心变化有三个:电池、智驾和冰箱。
调整前,理想 i8 的电池容量分别为 90.1kWh 的 670 公里续航版本、97.8kWh 的 720 公里版本。调整后,i8 全系标配了 720 公里续航。在 5C 的加持下,i8 能做到"充电 10 分钟增加续航 500 公里"。与此同时,理想自研电驱动系统及碳化硅功率芯片,优化能耗,百公里能耗最低至 14.6kWh。
必要的舒适性也进行了统一。比如,车载冰箱从中高配的标配变为了全系标配,二排舒享套装(含零重力座椅、遮阳帘、双侧小桌板)也同步升级为标准配置。而价值 1 万元的铂金音响系统作为标准配置提供。
至于用户可能会纠结的"后排娱乐屏",理想 i8 变为选配项:后舱娱乐屏套装(21.4 英寸后排屏)选装,价格为 1 万元。
而在电池、舒适性做了改变之后,理想最重要的改变还是在智能化的能力上做了统一。
调整前,理想 i8 分为两个高级辅助驾驶系统 AD Max 和 AD Pro,虽然全系标配了激光雷达,但 AD Pro 版本的算力低于 AD Max,后期持续迭代的空间受限。而调整后,全系标配 AD Max 系统,搭载英伟达 Thor-U 芯片,拥有 700TOPS 算力,也能更好地支持 VLA 司机大模型。
相较于同级车型而言,智能化是理想 i8 的核心竞争优势之一。
VLA 司机大模型(视觉 - 语言 - 动作模型)被李想视为"最接近人类职业司机开车水平的方案",发布会上,理想汽车自动驾驶负责人郎咸朋称,这一模型将在 8 月 20 日,i8 交付时同步推出。
同上一个端到端 +VLM 智驾版本相比,VLA 的能力提升主要在四个方面,能思考、能沟通、能记忆、能自我提升。比如,在行驶中能听懂"靠边停一下"、"往前走 50 米"、"快一点"这类自然语言指令,并据此完成操作;而且能根据语音指令找到目的地,比如"帮我找到最近的星巴克";甚至在复杂路况下,它也能判断通行风险、选对道路,主动规避障碍。
总体来说,这次 i8 配置、价格调整可以总结为, 取消 Pro、Max、Ultra 版本划分,只留一个最具竞争力的 SKU,售价也调整了 1 万元;VLA 智驾、宁德时代 97.8 度电池、铂金音响全都"白送",想要后排娱乐屏加 1 万。如果换个角度看,选配了后排娱乐屏,原来需要 36.98 万元的 Ultra 版,现在只卖 34.98 万元。
而对于准车主而言,并没有带来实质性损失,甚至对 Max 和 Ultra 用户还带来了一定的实惠;对于观望用户而言,决策过程也被简化、不再纠结。
二、用满配撬动纯电蓝海市场
理想 i8 这一刀,精准且迅猛。
传统汽车行业奉为圭臬的"多版本策略"逻辑被瞬间瓦解——车企热衷于制造配置阶梯,低配吸引眼球拉低门槛,中配走量,高配则承担着提升品牌溢价和利润的重任。理想 i8 的订单分布却让这套逻辑彻底失灵:98% 的用户跳过"选择题",直奔"满分答案"。
而这一改变,只不过是让理想重新回归了过去的自己。
过去攻克燃油车豪华品牌时,理想汽车在产品上采用的产品策略是——用比 BBA 低的价格提供远超豪华品牌的配置,从理想 ONE 到 L9,再到 MEGA,都只提供一个满级配置、一个价格。
最早的理想 ONE,定位中大型 SUV,提供三排六座布局,空间表现远超同价位的中型 SUV,且价格至少便宜 5 万元左右。而且,标配四屏交互、全车座椅加热 / 通风、方向盘加热、感应电尾门等,配置水平对标 50 万级豪华车型。
后来的理想 L9,则是全尺寸 SUV,对标宝马 X7、奔驰 GLS 这一类的车型。车身尺寸上,理想与奔驰宝马接近,但价格仅为后者一半。同时当时理想 L9 仅一款车型,标配双高通骁龙 8155 芯片、24GB 内存、5 块交互屏(含 HUD 和后排娱乐屏)、全车座椅加热 / 通风 / 按摩、车载冰箱、电吸门、空气悬架 +CDC 减震等,配置直逼百万级车型。
L9 在 2022 年 9 月(交付首月)的销量达 10,123 台,成为首个售价超 40 万元且月销破万的中国品牌车型,打破 BBA 垄断。归根结底,它是用 BBA 中型 SUV 的价格,让用户获得了全尺寸 SUV+ 百万级配置 + 低用车成本,精准击中痛点。
用最精简的 SKU,为用户提供满级配置、全系标配,这个策略一方面让理想在曾经的蓝海市场里没有对手,另一方面,也让理想能把高端配置通过规模化采购的方式实现在 30 万级别车型平权。
后来,为了应对市场竞争,理想针对不同价位的用户需求,衍生了 Pro、Max 和 Ultra 等车型。最初的目的是,为了更好地覆盖细分价位段。比如,有的用户对辅助驾驶的需求更低,理想则推出了芯片算力更小的 AD Pro 版本;有的用户对于价格比较敏感,理想还曾推出过 Air 版。
理想 i8,理应延续 ONE 和 L9 的价值定义。"此前 i8 延续了理想 L8 的版本配置特点,是我们陷入惯性思维了。"李想反思道。
在产品价值体系定义上回归理想 ONE 时代,倾听用户声音,以最具价值的配置面向市场,短时间内"重构"的 i8,将在 30 万— 40 万纯电 SUV 市场形成了独特的"配置护城河。
在当前新能源渗透率超过 50% 的市场环境下,市场份额逐渐向头部品牌集聚,尤其是豪华品牌市场。据中汽数据,今年 1-6 月,在 30 万至 40 万元 SUV 市场中,理想汽车销量超过奔驰、宝马、奥迪、特斯拉等品牌。理想 i8 的推出,将进一步丰富了理想汽车在 30 万— 40 万价格区间的产品组合,扩大其市场基本盘,更好地应对市场竞争。
理想 i8 此次"听劝"式的配置调整,在产品力上得到了显著提升,在市场定位和用户价值满足方面也更加精准。然而,其能否真正成为 30 万— 40 万价格区间的纯电爆款,还需市场的进一步检验。
产品和效率是理想汽车过去的两大杀手锏。而回望理想的过去十年,会发现,理想汽车的核心竞争力远不止于此。在增程时代赢下一局的理想,如今又站在了新 10 年的起点上。接下来带着核心竞争力,理想汽车将奔赴下一个纯电新战事。
聚宝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